HR难为,“我35岁,做了4年HR,月薪5.5k,一事无成”

HR难为,“我35岁,做了4年HR,月薪5.5k,一事无成”

HR的工资,早已算不得行业的秘密,尤其传统行业,工作三五年,差距并不大。以至于“哭穷”成了很多HR的标配:拿着卖白菜的钱,操着卖白粉的心。


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他们,就会明白这其实并不能怪他,因为他们多数是真的穷。传统模块的HR,尽管工作很忙、加班很多,月薪却是后勤里相对低的那一类。工作四五年,拿着五六千的薪水,是常有的事情。


1.对HR最大的不公努力工作却被低估价值

从来没有一个职业像HR这样,迫切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。很多HR没日没夜加班,力求把手头工作做好,还不切实际地想在员工和企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。HR似乎想照顾到除了自己外所有人的利益。


可是即便如此,HR依然是“两头”不讨好:员工认为你是企业的发言人;而在企业管理者的眼里,你整个就是“花钱”的部门,任何HR决策在管理者眼里都近乎等于“成本”。


对HR最大不公莫过如此,越是认真负责的HR,往往越委屈。可是问题恰恰在于,除了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外,很多HR又不能或不知道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
2.证明HR的价值请用数据说话

如何衡量HR的价值实在是一个难题。哪种招聘方法效率最高?培训到底能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多大收益?如何激励员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?诸如此类的问题,始终难有精确答案。


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,很多伙伴常常发力过猛,甚至跑偏了方向。做招聘的算着自己每天、每月、每年招了多少人,基础人事展示自己加了多少班、没休多少假、办了多少入/离职;培训HR数着一年来做了多少场培训;福利模块HR甚至统计了跑了多少人的社保公积金、发了多少人的福利、出错率保持在0%。


但很明显,无效的数字罗列并不具有价值,有价值的是能够有效改进或推进企业发展的数据。


早在1954年,管理大师德鲁克就提出:“人事管理的工作既不跟人有关又不跟管理有关。”他进而说到一个观点:之所以说不清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能用数字来证明HR的贡献。


但对于企业来说,薪酬是一个公司的单向的最大成本,但是HR们从来说不清楚他有多高的ROI(投资回报率)。这就是问题所在,分配给人的时候,拿的钱是真金白银,但是产生的收益是未知的。

于是,HR在企业管理者眼里等同于花钱的部门,完全没有效益可言。

但如果HR真的这样一无是处,为什么又有那么多高薪的HR呢?


3.但凡值钱的HR都明白自己哪里值钱

这些值钱的HR,都有一个特点:他们善于向企业展示自己值钱的地方,向企业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而证明自己的价值,最好的方式就是——用数据说话。

“用数据说话”在任何商业领域都是一个不变的准则。数据不但能证明HR的价值,更能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、推动经营。很多优秀的企业,都已经开始设置人力资源分析师岗位,通过大数据获取有关组织和人才的信息,对企业在组织和人才上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、预警、预判,并据此向业务部门提出决策建议。


只是能够做好数据分析的HR专业人才却寥寥无几,自然导致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岗位薪酬待遇的居高不下,随便搜索一下招聘网站,对于2年以上经验的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师年薪为18万-90万,远高于同等经验水平的传统HR。


4.学会用数据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

HR用数据说话,这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也是HR工作里含金量高的工作之一。举个例子:


如何使用数据,从哪些端口获取这些数据,各类数据有何意图?



对于分析、预测员工保留的行为,需要什么样的数据?



哪些人将成为未来的优秀员工?



HR数据如何能改善组织绩效?



这些数据如何通过建模得出HR与业务领导一目了然的结果?


如果没有系统化的专业能力支撑,上面任意一个问题都能难倒你。


那么,如何做好一个HR呢?


1、要有战略视野

要学会从行业、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发展目标等角度去预测和谋划HR体系建设,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而忘了抬头看路。


2、要有决策层的管理高度

要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HR问题,不要总想执行层面的具体事,还要多想一些组织与HR规划层面的事,要与老板或管理层保持相近的思想高度或者战略觉悟。


3、要有全局观

要学会从企业经营、管理、发展的大局和HR系统化建设的角度去全方位思考、谋划和构建组织与HR体系,多从系统上考虑,不要只停留在某个HR模块或问题散点上发力。实践证明,模块儿化思维和单点发力是做不出人力资管理价值的。


4、要专注、聚焦

要从企业战略支持和经营管理的角度,专注、聚焦于企业现阶段影响最大、最关键和最重要的HR问题来思考和突破;


总而言之,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过关。只要实力足够,在工作中遇到不同的问题也可以做到见招拆招。